奮斗的女性最美麗
2018年04月08日7522瀏覽
4月8日上午11:00,陜西廣播電視臺101.8陜廣新聞《全景陜西》欄目對西安市首屆十大女性經濟人物獲得者——天朗控股集團孫茵董事長進行了專訪。孫董在一個小時的專訪中,與主持人洪俊、王芳及聽眾朋友們分享了天朗創建十八年來的心路歷程和其間砥礪奮進、追趕超越的動人故事。現將精華內容做以整理,與不斷前行、追求創新的天朗人共勉。
主持人:溫和儒雅是您留給朋友們的第一印象,深入交流后就會感受到,用傳統觀念中的“女強人”定義您是不準確的,自信、淡定、從容、大氣,用情懷和夢想驅動自己不斷前行,回報社會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升華的“強女人”,更符合您的特點。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您怎樣看待女性企業家這個職業?
孫董:在我從小接受的教育里,一直被灌輸男女平等的意識,而且同時班里的女生成績好于男生,所以我對于性別區分的重要性不那么看重。作為企業家,做有挑戰、有理想的事情很正常。
主持人:在助力陜西追趕超越和西安經濟騰飛的過程中,您曾獲得眾多的榮譽,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入選“西安首屆十大女性經濟人物”。作為西安較早一批開拓者和企業家,您怎樣看待西商精神?
孫董:西商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的一塊“活化石”,自周秦漢唐以來,可以說是華夏的“國商”。西商的信條是:誠實質樸守信。去年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周瑩就是西商的典型代表,除了忠信仁勇、誠實堅持之外,并在創新開拓的一面做出了表率。盡管我是杭州人,但我是生在西安,長在西安,對這個城市有太多的熱愛,所以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給這個城市帶來更多美好的改變。西安在歷史上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在唐朝就是一個特別開放、包容大氣的城市。雖然近些年發展較遲緩,創新開拓的精神顯得弱了些,但是西商人滿懷對城市的熱愛而內心不甘,為了讓這座城重新復興,愿意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主持人:作為三秦大地杰出的女性代表,您的故事激勵和鼓舞著眾多姐妹們,您喜歡席慕容的一句話:我可以做得更好!于是壓力、動力都來了。1993年您下海從商,到2001年成立天朗的初衷是什么?
孫董:我從小就不喜歡安逸的狀態,性格中喜歡挑戰。1993年,我辭去了大學教師的工作,開始下海經商,賺錢后就決定要做有意義、有價值并對城市有貢獻的事情。2001年在深圳,從錦繡中華出來后,去了深圳的一個樓盤叫東海花園,站在那個社區里邊,它的花園做得比錦繡中華還要漂亮。我當時很震驚,原來人是可以住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里。所以,我成立天朗的初衷就是讓住在大雜院里的西安人能夠住在像公園這樣美好的一種環境里。
主持人:您1993年下海經商,2001年創業時還是一名“地產小白”,對于地產是完全陌生的。迄今天朗成立18年,經歷了很多的困難,請問您后不后悔?
孫董:每一次創業都是特別困難,都要不斷解決困難,一直往前走。那時我是一個不懂的人,帶著一群不懂的人開始了創業之旅。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早上要開盤,在頭一天晚上6點的時候,現場還是一片狼藉。那一夜,大家都沒有睡覺,到早上7點的時候,我們的草坪也鋪上了,現場售樓部里所有的家具也擺放好了,我們迎來了第一批業主。可能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大家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非常忐忑、非常緊張,甚至是很慌亂的一個過程,但在不斷調整中就慢慢規范起來,后來就變得越來越專業了。我對自己的選擇也從不后悔。
主持人:18年過去了,回頭看一看,當時最難的在哪一方面?
孫董:有很多,剛開始不懂得管理、不懂得帶團隊,又是陌生的行業,每一點都很困難。
主持人:素有西安“西大門”之稱的城西區,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工業化的象征,后來時過境遷、風光不再,環境臟亂、交通不暢,大家說“蓋樓買房不去城西”,而您卻在城西打造了一片蔚藍的天空,是什么勇氣促使您去城西?
孫董:當初看到破舊的工廠,想到這個片區應該被改善,想到這個城市需要我做些什么,就有了動力。只要這件事情值得去做,就往前看,不要想困難。天朗將城西很多老舊的工廠搬遷改造,變成新的項目,有綜合體、有住宅,經過改造之后,我們的房子都賣得很好。大興片區以前都是倉庫,現在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動感的生活新區。雖然在改造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遺憾,但是一群人經過很多年的努力,改變了一個區域的生活,使居住上升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這是使命更是一種責任。
主持人:您憑借著長遠的發展眼光,帶領企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您開創的城系開發模式,在西安進行了成功實踐,蔚藍城、高新港、新都匯、大興郡就是這種理念的完美呈現,如今,集團涉及投資、資本、地產、科技、文旅、農業、康養、教育等12個專業板塊。近年來,將業務重點放在城鄉產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三個方面,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在這些方面的探索,以及嘗試的初衷和經驗成果嗎?
孫董:天朗在第一階段為人們提供美好的居住產品,第二階段完成區域城市配套的完善、城市區域的開發,第三階段需要創新產業的植入,讓城市發展生生不息。天朗提前好幾年做了轉型,要帶給城鄉不同的產業,并且我們也圍繞著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推出了 “科技+”、“文旅+”、“農業+”三大創新產業運營模式,進行了城鎮化產業發展鏈條的打造,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城鎮化產業運營商。
主持人:“科技+”、“文旅+”、“農業+”三大創新產業運營模式,對于傳統行業企業來說,是一種突破傳統的大膽嘗試,這方面您和您的團隊,又是怎樣規劃和布局的呢?
孫董:地產行業的發展必然經歷這樣的階段,從住宅到城市,從城市到產業。目前的中國,地產需求量比較大,其實地產行業的領域是寬泛的,住宅的需求是有周期性的,過了這個階段,需求就會銳減。一個行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地創新和轉型,天朗已經做了好幾年的轉型,重點放在城鎮產業的運營方面。目前天朗推出了“科技+”、“文旅+”、“農業+”三大創新產業運營模式,并通過三個產業的植入打造城市的區域,通過產業的運營使得區域發展更加興旺,從而帶動區域的生活配套,從而達到城市環境的改善。
主持人:西安的大學特別多,而且聽說和大學相鄰近的創業孵化基地,讓研發的內容轉為實際生產力,天朗也有涉獵?
孫董:天朗打造的長安大學城夢想小鎮,激活了周邊30多所大學科教研發和創新的力量,希望校園人才有用武之地,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產學研平臺及聚集區,把大學科研成果與企業對接,把科研成果產業化。而且這個小鎮整體環境很美,我們在自然環境中融入了科技含量,從產業到環境,它將打造全新的城市空間。
主持人:孫董剛才談到了天朗科技+的運營模式,再給我們說說與文旅+和農業+相關的田園綜合體的情況吧。
孫董:在“農業+”方面,天朗轉型到農業領域已經有兩年時間,我們打造的長安唐村是國家級的農業公園,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王曲鎮,長寧宮的南邊,處于保護終南山的門戶區,是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計劃總要求,締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宜居鄉村。這里的農業非常特殊,與一般的農田不同,皇家的寺廟,詩人的別業,唐朝的遺存,共有66處之多,有很多古詩里的情景都是在這里發生的,比如耳熟能詳的“人面桃花相映紅”,我們希望把故事和人物復原出詩情畫意的美好情愫,并希望農村的一二三產聯動,相互借力、相互給力,因為農民的富裕需要產業的帶動。在鄉村振興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項目推進得也比較快。
主持人: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也是您矢志不渝堅持的工作方向,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當時是什么初衷,拿出一億元做公益性基金?
孫董:主要源于熱愛和責任。天朗在做公益的這條道路上走了很多年了,我們現在和省慈善協會和市慈善協會分別有5000萬的公益慈善基金。這些年,天朗在公益慈善方面,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包括對于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于青少年素質的提升,對于老年人的關懷以及對于環境的保護和貧困人群的救助,建設天朗希望小學,還有萬企幫萬村等等。
主持人: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后,您的團隊發生了什么變化?
孫董:大家更多的理解了什么叫責任。其實做公益慈善的過程中,我們是最大的收益者,因為做公益讓你懂得了人生要更加堅定,人是需要有責任和愛心的,因為責任和愛心反過來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帶給自己生生不息的一種動力。愛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滋養。
主持人:您的奮斗歷程,也見證了西安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成功并沒有讓您停歇奮斗的腳步,作為西安市十大女性經濟人物之一,未來您和您的團隊,還有哪些新想法和新打算,助力大西安發展騰飛?
孫董:王永康書記的到來給西安帶來了很多改變,給西商群體帶來了很大的信心,讓整個城市充滿了活力。我們這群企業家也充滿了干勁與信心,對城市發展充滿了期待。希望在這種城市向好的變化中,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西安這座偉大的城市復興。我們始終認為中國的復興,西安先行。
主持人:最后請您對創業中的女性朋友們說點什么。
孫董:學會情緒的管理,學會堅持,保持信心向前看,前途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孫茵董事長用執著和熱情助力陜西追趕超越,為西安騰飛發展無私奉獻,從她的言行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尚德尚勤、開明開放、創新創優”的西商精神,也感受到了一位企業家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創新發展的雄心壯志。天朗控股集團在這樣一位優秀的掌舵人帶領下,將沿襲西商的優秀品質,將集企業追求、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于一身,為社會發展、國家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